[蘋果日報] 90%流感上腦個案無打針 中產「疫苗猶豫」忽略致命風險

2019-02-07

打針定唔打針?家長對子女是否接種流感疫苗各有看法,而這種所謂「疫苗猶豫」(vaccine hesitancy),已被世衞列為2019年全球健康面臨的十大威脅之一,與空氣污染、抗生素抗藥性、伊波拉病毒等同時上榜,家長猶豫甚麼呢?

 

Josephine的女兒李曉兒今年4歲,她說女兒1歲未接種流感疫苗時,曾發高燒兩日不退,需入院留醫3晚,化驗證實感染甲型流感。為免女兒再患流感,她之後每年都安排女兒接種流感疫苗,家人及家庭傭工也打針,之後女兒便沒有患上流感。曉兒說「打針有少少痛」,Josephine指考慮將來安排女兒轉用噴鼻式疫苗。

 

認識Josephine的友人、同為家長的Yoyo則說,當年知道曉兒入院後,立即帶當時1歲的女兒李子涵接種流感疫苗,之後女兒每年也有打針直至今年4歲。女兒打針後有少許紅腫,但翌日已消退。今年在醫生建議下,女兒轉用噴鼻式疫苗,雖曾有咳嗽及流鼻水,但症狀輕微。



另一名媽媽張小姐表示,4歲的女兒抵抗力不錯及怕打針,所以從沒帶女兒接種流感疫苗。她指,曾聽過流感針有副作用,但不相信。

 

另一家長張小姐的兒子13日大,她指不清楚幼兒多少個月大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,未來會視乎流感疫情再決定,「(是否打針)好難講,其實最好小朋友打少啲針」,因害怕流感疫苗副作用,「你要打一輪之後,通常幾年之後先發現有問題,盡量如果可以避免唔使打都唔打」,她懷孕時也沒有接種流感疫苗。

 

然而,不為子女接種流感疫苗,或置他們於高風險,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,由2012/13年起至今年2月2日的流感高峯期,共錄得58宗兒童流感出現腦部併發症個案,包括併發腦炎及腦膜炎等,當中52人、即約90%均是沒有接種流感疫苗,包括上月的死亡個案。而同期只於2013/14年錄得一宗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後,出現嚴重神經系統不良個案。至於接種疫苗後仍中招並出現腦部併發症個案,今個流感高峯期截至2月2日有2宗,而以往每年平均一宗或沒有個案。顯示不接種疫苗的風險,遠高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風險。

 

中心指出,不良情況是指接種者接種疫苗後出現身體毛病,但不一定由接種疫苗引致,部分情況可能只是巧合地在接種後出現。同期沒有接獲兒童接種疫苗後,出現另一副作用吉巴氏綜合症個案,顯示不接種疫苗後感染流感出現腦部併發症風險,遠高於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風險。

 

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,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,如過敏反應、吉巴氏綜合症及呼吸綜合症屬非常罕見,每1萬人少於一宗個案。但今個高峯期曾於一周錄得每1萬名0至5歲幼童,有10.94宗流感入院個案。

 

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,坊間有關流感疫苗的謬誤,包括疫苗含水銀、接種後可引發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、發燒抽搐等。他稱,很久以前疫苗屬於多劑量,需加入水銀作為防腐,但現時使用的疫苗屬單劑量,不會加入水銀,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流感疫苗會引致專注力不足及抽搐,發燒只是對疫苗的正常免疫反應,1至2日便會消退。



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,臨床觀察不少沒有安排子女接種流感疫苗的都是中產家庭,「佢哋有錢,有病可以立即搵到醫生」,所以忽略流感疫苗的重要性,「美國、日本麻疹爆發好嚴重,因為好多人唔打疫苗,父母已經忘記當年好多人死於麻疹、百日咳,大家忘記以前嘅痛苦,傳染病係可以死人。」

 

袁國勇建議,政府可在母嬰健康院為6個月以上至入讀幼稚園前的幼童接種流感疫苗;6個月以下嬰兒不宜接種流感疫苗,母親懷孕時應接種,將抗體傳給胎兒,令嬰兒出生後四至六個月有抗體。

 

 

[文章及圖片轉載自蘋果日報 07/02/2019 連結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