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HK01] 黃思豪藥劑師教你如何紓緩接種疫苗後發燒及痛症

2021-08-19

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持續上升,不少人打針後出現常見副作用,如注射部位發紅、腫痛,甚至出現輕微發燒的情況,到底市民應否自行服用成藥紓緩?這次的專訪請來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黃思豪,解答一下大眾對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常見疑問。

 

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一樣,注射後有機會引起副作用,但並非所有人也會出現。以復必泰疫苗為例,注射後有機會出現兩種常見副作用,分別是局部性反應與系統性反應。黃副會長引用數據^指,超過66%復必泰疫苗接種者,注射位置出現發紅與觸痛的局部性反應。而副作用於接種第二針的出現率較高,當中29%出現肌肉酸痛、22%出現發冷、11%出現輕微發燒的系統性反應。他續指,發燒是接種新冠疫苗後正常的免疫反應,人體溫度一般為37℃,輕微發燒即體溫上升到37.5℃至38.3℃,而高燒則指體溫高於39℃或以上。

 

如欲減輕注射部位的疼痛和不適,衞生署建議大眾使用乾淨清涼的濕毛巾敷在該位置。若出現發燒情況,則應多休息與多喝水,或以溫水洗澡,為身體降溫。如需服藥以盡快回復日常生活及工作,黃副會長建議市民選擇安全性較高的撲熱息痛(Paracetamol)。

 

撲熱息痛安全性高 不建議提前食藥預防副作用

撲熱息痛是現今最常用的止痛退燒藥,在正常劑量範圍內較少出現副作用,長者、孕婦與餵哺母乳的婦女均可安全使用。黃副會長提醒大家,以一般成年人來說,每次劑量應不多於1克,每日劑量不可多於4克(即4000mg)撲熱息痛,如過量服用有機會影響身體健康。不過,有酗酒習慣,即每日至少飲用3杯或以上酒精,與患有活躍肝病及肝、腎功能受損的病人,請先咨詢醫生或藥劑師,可能需要減低劑量。另外,若市民正使用止咳、感冒或止痛產品,要注意當中是否亦含有撲熱息痛,以避免服用超過建議的劑量。如有疑問應該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。

 

雖然接種疫苗後有機會出現身體不適的副作用,但黃副會長並不建議大家提前食藥預防。再者,每個人對疫苗的反應不一,應待症狀出現後再服用撲熱息痛。而以上的副作用會於幾天內消失,若出現異常反應宜盡早求醫。

 

^Polack FP, et al.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BNT162b2 mRNA Covid-19 Vaccine. N Engl J Med. 2020 Dec 31;383(27):2603-2615.

 

*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如有相關問題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。

(專欄由GSK支持)

PM-HK-PAN-21-00071(08/2023)

 

 

[文章及圖片轉載HK01 18/08/2021 連結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