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HK01] 疫苗力抗變種病毒 第四針防抗體下跌

2022-04-24

終於迎來稍稍放寬防疫措施日子,不少市民似鬆了口氣。這邊樂觀了,那邊又好像為著打針沒完沒了,究竟第四針應不應該接種?之後再有第五針?

 

首先從兩年多前開始出現新冠病毒時説起,當時病毒迅速在各國蔓延,大家都被嚇措手不及。專家開始研發疫苗,希望遏阻病毒擴散。事與願違,研究出對付Delta類型新冠病毒。證實兩針可以有效預防感染或重症;那邊箱,病毒經過多番人傳人後,已變種為Omicron。

 

專家唯有改變策略,探究原來的疫苗是否仍然有效,或是疫苗產生的抗體會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減少。研究發現當接種兩針六個月後,復必泰疫苗有效率由90% 降至70%,但仍然可減低由Omicron 引至入院或重症風險。為著保持抗體處於高水平,專家建議接種第三針,促使抗體水平上升,加強預防病毒及防重症的效果。不過,隨著Omicron,成為今日病毒主流種類,究竟原先針對Delta 種類的疫苗可不可以長時間有效對抗Omicron,仍需要深入了解。

 

正面消息是有藥廠正積極研發針對Omicron的疫苗,預計今年年底應該可以推出應用。然而,在新疫苗面世前,是否有需要利用現有的疫苗繼續保持高抗體的水平,這便是接種第四針的一個最主要原因。

 

根據本港於第五波疫情經驗,現時政府建議讓六十歲或以上人士先打第四針,減低重症及死亡率。事實上在外國,有些政府已鼓勵全民接種第四針。

 

至於副作用,第四針不會特別與之前三針不同,如果有疑慮,亦可以先向醫生查詢。或許會有人問,會否之後再需要打第五針,打過不停?

 

將來會有針對Omicron的疫苗出現,防疫的策略亦會轉為針對性的接種疫苗,故打第四針應該只會是過渡做法,也許如流感一樣,當新冠病毒成為風氣土病,每年接種疫苗是需要考慮的選擇之一。

 

最近市面有自行測試體內抗體水平的試劑,現時未有任何研究數據顯示何種水平屬於完全沒有預防效果,自行測試後可以應對的空間也不大,暫時並不鼓勵自行測試。現時這類試劑一般用作臨床硏究。

 

儘管打完一針又一針,可理解為積極應對的策略,讓抗體水平持續在相對高的水平,但其實也是今日我們處身新冠病毒環境的無可奈何。

 

 

[文章及圖片轉載HK01 24/04/2022 連結]